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行业动态

行业动态

当体检机构开始“教育”消费者:爱康国宾的信任塌房

发布时间: 2025-08-10 07:21:53 作者: 行业动态

  原本因为与张女士的纠纷问题已闹得满城风雨,近日公司内又有高层发声表示:“别指望几百块查出所有病”,言论一出更是让爱康国宾狠狠地“出圈”,迎来了网友一片骂声。

  通常这样的一种情况下,惯常的公关操作是:公司立马进行“正义切割”,表示与发布言论的人划清界限,并且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立马开除当事人。

  但不巧的是,这次给爱康制造舆论危机的不是别人,正是爱康集团的创始人、董事长兼CEO张黎刚,总不能公司把董事长也给开除吧。

  “十年体检像走过场?” 带着这样的疑问,张晓玲在7月4日向爱康国宾发送律师函,要求公开体检原始数据,却迟迟没得到回应。直到7月14日她通过媒体发声,这场关乎千万人体检安全感的争议才正式引爆。

  面对舆论压力,爱康国宾在7月17日通过代理律师表态:“已联系当事人律师,正在整理材料”。次日深夜,爱康集团终于发布正式声明,核心观点很明确:内部核查和外部专家评估都显示 “无责”,愿意接受第三方鉴定。

  声明中特别提到,2023年10月张晓玲的体检报告已提示 “右肾钙化灶,左肾错构瘤可能”,并强调癌胚抗原CEA本就与肾癌无关。这番回应非但没平息质疑,反而让更多人想起黑猫投诉反馈平台上1220条涉爱康的投诉记录,“体检不准”“医疗纠纷” 等关键词迅速冲上热搜。

  7月30日,爱康国宾召开媒体说明会,态度比此前强硬许多。负责人直指张晓玲 “罔顾事实造谣”,已向法院起诉并获立案。会上还透露,张女士十年体检都是北京市律协提供的基础套餐,仅2017年加过项目,并反复强调 “体检是筛查不是诊断”,2023年报告里的 “肾脏占位性病变” 已是明确提示。

  为自证清白,爱康展示了癌胚抗原检测质控图,承诺医护人员均持证上岗,设备试剂合规,有关的资料已提交主管部门。但这些说法很快被张晓玲反驳 —— 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2023年套餐含120项指标,绝非 “基础款”;当时曾就报告中的肾部异常咨询多家分院医生,对方均称 “没问题”,自己有录像为证,且从未接到过爱康的风险提示电线

  一个专门做体检的机构,把一个在自己这做了十年体检的客户告了,而且还要专门开发布会广而告之,并且该客户目前已经身患癌症,且疑似事前没有检查出来。

  张黎刚表示“当你指望说,一个几百块钱的体检能帮你什么病都查出来,而要查单一的病,多花几千几万块钱的时候,你认为这样的情况存在吗?至于这样的模糊的原因,主要是因为我们公众对于体检与看病,没明确的边界,导致公众对体检有很多误解。”

  也许他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多,也非常坦诚。但是不管是语言或是文字,都有一定的局限性,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,这也是为什么有关规定法律条文出来之后,最高法还要出台很多解释的原因。回到他的言论中,一些媒体理解为“别指望几百块查出所有病”,也是题中应有之义。

  专业公关的破局之道:从止损到重建信任先说结论,专业的事一定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。

  像爱康与张女士的纠纷中,起诉癌症患者的操作彻底点燃了公众的对立情绪,本质上是用法律对抗替代了问题解决。正确的做法应是先放下姿态 —— 主动联系当事人,公开承诺配合第三方调查,哪怕暂时无法厘清责任,也要传递 “重视生命安全” 的态度。毕竟公众对体检机构的期待,首先是 “守护健康” 而非 “撇清责任”,对抗性行动只会强化 “店大欺客” 的负面认知。

  爱康董事长那句 “别指望几百块查出所有病”,之所以引发众怒,除了表述生硬,更在于没有提前锚定公众的核心关切 ——“体检虽不能包治百病,但是否尽到了应有的筛查责任”。这要求公关团队在老板发声前,一定得完成三个动作:一是与老板共识 “沟通红线”,明确哪些表述可能触碰公众情绪(比如否定平价体检的基础价值);二是提前提炼核心信息,用 “体检是风险预警而非确诊” 的通俗表达替代易被误解的对比;三是预设 “最坏解读”,像 “几百块查不出所有病” 这类话,必须补充 “但我们会对套餐内的筛查项目负责到底” 的兜底表述,堵住被断章取义的漏洞。

  比如张黎刚在发布会上的发言引发争议后,与其事后发声明指责媒体断章取义,不如第一时间由公司官方账号补充说明 —— 用更温和的语气解释 “体检与看病的边界”,同时强调 “无论套餐价格如何,都会严格执行筛查标准“”,将老板的话置于更完整的语境中,而非用 “追诉媒体” 的方式火上浇油。要知道,媒体是传递信息的桥梁,把桥拆了,就只能独自面对舆论的洪水。

  像爱康事件中,从十年体检未发现癌症到起诉当事人,全程透着对患者处境的漠视。公关团队需要让老板明白:公众在这类事件中,愤怒的不是 “体检有局限性”,而是 “机构是否在乎我的健康”。只有让决策者跳出商业逻辑,代入用户视角,才能避免下一次用 “理性辩解” 撞上公众的 “情感红线”。

  最后写一句,站在这个方面来看,AI暂时代替不了公关的工作,各位公关人可以暂时松口气了。